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,会带来哪些改变?
接下来的三五年,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在哪里?
2018年10月23日,马化腾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:「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?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,会带来哪些改变?」
这实际是两个问题。恰好,第二个问题正是我感兴趣,已经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问题。
简单地说,消费互联网用户是个人(to C),产业互联网用户是商家(to B)。腾讯、百度、今日头条等都是典型的消费互联网公司。他们面向C端用户提供产品和体验,并借助聚集起来的巨大流量,直接(游戏付费等)或者间接(广告等)地获得收入。
先抛出一个结论:
未来三五年依旧是技术产业化的瓶颈期。拿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,目前落地能力依然偏弱。从实验室取得突破,到转化成大规模改造产业的生产力,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。这当中,不仅仅是技术突破的问题,还存在各种市场壁垒——例如政策、用户理念等。
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,基于现有技术,进行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结合,恰好是中国经济创新的大方向。而这一方向的本质是,用产业互联网提升产业的效率,来改善消费互联网的用户体验。
并且,随着用户、数据和支付的统一,未来的创业趋势,将是围绕一群有共同属性的用户,不断挖掘他们的需求,进入不同的行业,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。「零界时代」已经来临。
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,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过去的二十年基本是消费互联网时代。因为经济上行,巨大的人口红利释放,在大量资本的推动下,几乎所有公司都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获取高速增长。
但是,人口红利结束之后,消费互联网已经呈现饱和状态,各线上行业渗透率已经接近天花板。近几年,阿里巴巴、京东GMV(成交总额)增速开始放缓。2017年春节,腾讯微信用户月活超10亿,已经覆盖绝大多数人口,可以说除了婴幼儿以及七八十岁老人,腾讯基本把中国人口的流量池给榨干了。
在流量焦虑下,创业公司不断下探中国市场,直至「十八线」城市、农村乡镇。2016年,我就写过一篇专栏叫做《趋势 | 为什么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?》。在下沉的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拼多多、快手的崛起。得益于疯狂的GMV增速,拼多多创造了三年两百多亿美元的市值神话。2015年我第一次见黄峥的时候,就对拼多多下了定义——「反京东的升级版淘宝」。
不过,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18.67%,116.77%,98.31%,17.73%,17.47%(来源:拼多多财报),呈现明显增速放缓趋势。根据目前月活增速的趋势来看,拼多多在不远的将来,也会达到增长的极限。
快手在两年前的月活是8000万,截至2018年6月,月活达2.3亿,增长遭遇瓶颈。抖音的崛起(月活2亿)也抢了一部分用户——这恰好说明,消费互联网的流量之争已经是零和游戏。
抖音是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孵化的。2014年,我曾写了一篇报道叫做《今日头条的想象空间有多大?》,提出一个观点——「推荐是搜索的迭代」。过去三年,今日头条是最生猛的线上流量公司。但是,现在字节跳动除了孵化多个新产品来争夺流量以外,还将战略重心倾斜至海外——一个除去中国还有60亿人口的市场。
扩张是公司的本能,停滞发展的公司必然死亡。除了孵化新产品、全球化等这些路径以外,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路径的发展:重公司的兴起。
重公司这个概念,我大约是在三五年前有模糊的想法,在过去几年里越来越清晰了,这两年新经济100人CEO峰会上我都在反复强调。
重公司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?有三点:
第一,掌控供应链。
第二,劳动密集型。
第三,技术驱动。
美团、自如、盒马等公司都属于重公司。这些公司都有个特点,都是切入交易环节的公司。
凡是切入到交易环节的公司,面对的是一个双边市场:一头是商家,一头是用户。商家多,用户多;商家少,用户少。反之亦然。
在有流量红利可享用的时代,大家用补贴等方式收割用户。在流量红利消失之后,留存用户需要将用户体验做好。中国从电商到O2O到新零售,已经将用户体验推向了极致。
用户体验想要极致,这不仅仅是美团或者盒马自身能解决的,必须让商家共同来解决。而传统的商家往往意味着,管理、运营是非数据化的,供应链环节冗长,对用户体验响应不及时。
所以,这就有了产业互联网的兴起,有了重公司用技术改造供应链。
以上内容由富库网络提供:企业官网网站建设、响应式网站定制、H5网站开发、商城网站建设、营销型网站建设、行业网站建设、电商平台建设、SEO优化、微网站、微营销、手机站、四站合一、微营销、微信公众平台开发、微信代运营、微商城、三级分销系统、服务器租赁、域名申请、数据存储、协同办公等网站建设系列服务。
更多请关注官网:
www.fukuwang.com
www.1000531.com
www.cnchengwang.com
www.chengwang.net
www.dmyseo.cn